计算所多项科研成果荣获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2016年1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等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2015年度共授予国家自然科学奖4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7项,7名外籍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奖。

  计算所荣获4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陈熙霖研究员等完成的“视觉模式的局部建模及非线性特征获取理论与方法研究”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这是计算所自1983年以来首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大奖。李晓维研究员等参与完成的“32位星载容错控制计算机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刘群研究员参与完成的“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机器翻译核心技术及产业化”、朱珍民正高级工程师参与完成的“普适计算关键技术及支撑平台”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视觉模式的局部建模及非线性特征获取理论与方法研究”项目围绕视觉模式的建模与视觉特征获取这一基础科学问题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系统研究,取得了如下主要科学发现:(1)提出了借鉴人类视觉特性的局部模式建模方法,推进了“视觉表示”这一基础科学问题的进展;(2)提出了视觉非线性特征的提取与度量方法,引领形成了一个新的“流形表示与度量”分支研究方向;(3)提出了逆成像过程的分析与建模方法,为获得稳定的特征表示提供了保障。截至2014年底,主要论文SCI他引814次,Google Scholar引用3498次。项目成果在出入境管理和公共安全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产业应用。

  “32位星载容错控制计算机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研制了32 位星载容错控制计算机系统及地面仿真空间环境综合验证平台,已应用于79 颗以上卫星,占同期国产卫星飞船的90%以上,包括嫦娥、载人飞船、通信、导航、科学试验、遥感等多种空间飞行器,其中最长已在轨工作九年,累计在轨超过一百余星年。项目成果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并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机器翻译核心技术及产业化”项目研制了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机器翻译系统,打破了国外互联网公司在本领域的垄断地位。该系统在翻译质量、翻译语种方向等关键指标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应用于“百度翻译”及相关产品中,支持16种语言,覆盖全球超过5亿用户。通过开放API,平台支持了超过7000个第三方应用。

  “普适计算关键技术及支撑平台”项目在普适计算支撑平台、多模态融合交互、泛在设备自发互联等共性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体系和标准。在信息互联的数字家居、数字医疗和路网中个人信息服务三个领域开展了示范应用、产品转化和推广,产生了包括嵌入式固件、多屏互动、泛在设备互联网关、数字家居、动态车载导航、泊车辅助、自助健康监护终端、远程医疗系统、数字DSA手术室和数字医疗巡诊车10种软硬件产品。